文/张智

  在经济“稳”与“进”“立”与“破”的平衡之下,11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下三年来的最大降幅。

  在此之前,2023年国内CPI从年初两个月的同比1.5%下降到二、三季度的0%左右,10月、11月连续负增速,至此有关“通缩”的担忧甚嚣尘上。

  对此,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多次强调,随着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落实见效,消费将逐步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有望得到逐步缓解,价格低位运行状况也会得到改善,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价格下行,一方面反映了现实的经济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对经济预期的普遍判断。我们关注价格下行就是要防止商品价格和地产价格同步走低,尤其从中长期看,现在依然处于经济周期的探底、筑底期,我们要建牢底部,CPI波动以外,要关注资产价格的问题。”中诚信集团创始人毛振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按照长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蒋飞预测,2023年全年CPI同比中枢可能约在0.2%,远低于近10年来1.4%的均值。经过2023年的低位调整,2024年CPI同比中枢可能温和抬升。不过,CPI回升的弹性重点依赖于居民消费需求回升的弹性,地产延续调整或仍将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预计2024年我国CPI同比或温和抬升,中枢在0.6%左右。

  价格问题仍是需求问题

  实际上,2023年国内消费呈现分化式复苏。

  一方面,以餐饮、旅游等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展现出更大的增长弹性;另一方面,部分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等出现降价促销。事实上,过去三年,受到冲击最大的服务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消费,今年回暖趋势则最为明显。

  “2020—2023年,CPI单月环比的中枢比2013—2019年明显降低,折射出经济换挡和疫情冲击对居民的消费习惯与消费倾向都带来较大转变。”蒋飞表示。

  不过,刘爱华指出,我国物价尽管有所波动,但核心CPI仍然保持稳定。

  在毛振华看来,价格里既有消费品的价格,商品价格的下行,也有资产价格下行的压力。比如,国内工业品价格是工业需求的侧面体现,而我国工业品需求包含国内外两个市场。

  “2023年,随着国内楼市继续调整,海外高利率环境抑制需求增长,国内外工业企业去库存共振。我国工业品价格PPI同比深度负增,年中最低下探至-5.4%,下半年PPI同比尽管降幅收窄但仍未摆脱震荡盘整,9、10、11月同比分别为-2.5%、-2.6%和-3.0%,体现出新一轮需求回补的曲折。我们预计,2023全年同比均值或在-3%左右。”蒋飞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英大证券公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郑后成看来,2023年1—6月猪肉平均批发价月度均值稳步下行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1—6月猪肉平均批发价月度同比大概率稳步上行,这将对2024年1—6月CPI当月同比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此外,考虑到2023年1—6月CPI当月同比稳步下行,根据历史经验,2024年1—6月CPI当月同比大概率是稳步上行的,只是受到核心CPI当月同比与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当月同比的牵制,2024年1—6月CPI当月同比的高度可能受到一定制约。

  “价格问题,最后还是要关注宏观的问题,价格发行机制和价格信号正确传导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讲,要在价格发行机制上着力,要继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在市场化改革中建立正常的价格发行机制,把底层的所有制结构把好关。价格的信号才是我们观察整个经济形势一个核心点。价格企稳是我们经济企稳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还应该加大在政策方面的着力,经济在供给侧、在基建侧着力仍需加强。”毛振华对本报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要双管齐下,一方面要解决CPI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同时要解决资产价格下行引发的资产负债表缩表,使得经济长期投资信心低迷的重要领域。

  扩大需求仍需货币政策发力

  2023年末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进促稳”,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在市场人士看来,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变化。在2024年稳增长政策发力过程中,各部门或对促消费将更为重视。

  不过,蒋飞提醒,当前,私人部门需求不足仍是一个问题,短期内需要依靠政府发力弥补。从居民消费来说,2023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或能在8%左右的高位,主要是2022年低基数因素影响,明年居民消费或进一步向收入增速靠拢,全年同比或小幅回落至6%左右。

  为应对需求不足,历史上央行均采取了降息等逆周期措施,2023年两次降准降息,同时,不排除2024年继续降准降息的可能性。

  “当前,货币端预计将维持紧平衡,考虑到国际收支平衡压力,降息较难,年内降准的概率也不大,降准或在明年一季度。”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对本报记者表示。

  从货币政策看,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仍然较多,岁末年初之际是收官和开局的关键时段,货币政策或随时调整。在市场人士看来,适时实施全面降准或定向降准,有助于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同时,继续推动政策利率下行,引导银行适度降低存款利率,压降银行负债成本,在近期推动LPR下降5—10个基点,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

  “当下,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向精准逼近。借鉴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的打法来讨论我们当下的这一轮经济复苏的硬仗,把有限的宏观调控资源精准配置在经济恢复进程的各个着力点和着重点上。相比之下,以往相对粗犷的普惠式的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在今天已经不太合时宜,另一方面也力不从心。凡事要问质量和效益,凡事必讲精准和精细,这可能是当下这一轮经济恢复进程当中宏观调控和宏观经济政策配置的必由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在解读未来政策趋势时对记者表示。